版本一
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,妻子家珍屢勸無效,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。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,父親給他氣死。一年后,家珍帶著女兒及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家,福貴痛改前非,走埠演皮影戲維生。適逢國共內戰,福貴先被國民黨拉俘當兵,后被俘擄。好不容易獲釋回鄉,慶幸一家團圓。后來,福貴因家產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,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,最后剩下的惟有活著……
版本二
故事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绔子弟,把家底兒全輸光了,老爹也氣死了,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,一年之后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。福貴從此洗心革面,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,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,后來又糊里糊涂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。他們約定,一定要活著回去。歷盡千辛萬苦,終于平安回到家中,母親卻已去逝,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。
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。在“大躍進”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,一家人傷痛欲絕,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,她說:“你記著,你欠我們家一條命。”文革時,春生遭到迫害,妻子自殺,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,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,說他也不想活了。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說“外面涼,屋里坐吧。”春生臨走時,家珍囑咐他,“春生,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,你可得好好活著!”
后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,兩人喜結良緣。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。不久鳳霞生下一子,自己卻因難產而死。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,聰明可愛。影片結尾,福貴對饅頭說,“你是趕上好時候了,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。”
版本三
徐福貴是一個沒落地主家庭的闊少爺。本來小有資產,但因嗜賭,最終將家產輸光亮,還將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輸給了皮影戲藝人龍二。老太爺也因此氣得一命歸西。妻子家珍因勸其而不聽,一氣之下領著女兒,帶著身孕回來娘家。但就在福貴一無所有時,當她聽說福貴已經徹底戒了賭之后,她又回到了福貴身邊與他共患難。她不貪圖大福大貴,只想“過個安生日子”。
因為新添了家珍母子二人,生計更為艱難。福貴開口向龍二求借一些錢,想開個小鋪養家糊口。龍二沒有借錢給他,略帶著一絲嘲諷,將自己的一箱子皮影戲家當給了他(龍二自從贏了福貴發了財之后,是用不著再弄皮影戲了),讓他自己掙錢使喚。福貴本來就愛看,愛唱皮影戲,有些表演的底子,當此時節,只好靠唱皮影戲來養家了。其實,出身闊少,除了唱皮影戲,他又會干什么呢!?因此,福貴本身也極為珍視這些家當,拿它們當作養家立命的根基。
時至解放戰爭期間,福貴就在一次表演的過程中被國民黨拉了“丁”。在戰場上目睹了一幕幕慘狀,最后算是“從死人堆里爬了出來”,作了解放軍的俘虜。在解放軍的隊伍了,福貴和春生幫著拉大炮,干活,還給解放軍唱皮影戲。剛解放時,福貴回了家,而春生實現了自己想開汽車的理想,當了汽車兵,隨著解放軍大軍南下了。
隨著福貴帶回家的是一張證明他給解放軍服務過的證明書。憑著這張證明書,證明福貴也“ 干過革命”,加上房產又輸給了龍二,所以“成份”上給福貴定了個城鎮貧民。這張證明書成了他們家的寶貝,他們家的護身符。以后在女兒鳳霞相親時,還指著給未來的女婿看來證明家庭出身的“清白”。龍二因千方百計謀到了福貴的田產,被劃分為地主。他看到要沒收他的房產時不服氣,一把火燒掉了那所宅子。這就不得了了,被定為“反革命破壞罪”,判處槍決。福貴被要求去看槍斃龍二,讓他也“受受教育”。槍斃龍二的槍聲傳來,引起福貴的一陣陣心悸,好象每一槍都打在他自己的身上一樣。“如果不是將房子輸給了龍二,該槍斃的就是我了”。
雖然女兒鳳霞因一場大病而變成了啞巴,再也喊不成福貴“爹”了,聽力也受了損傷,但此時的日子稍微安定下來了。大躍進,大煉鋼鐵,僅僅因為裝皮影戲的箱子上有幾個鐵釘,皮影戲家當也差點兒給毀了。虧得福貴靈機一動,說可以借唱皮影戲給煉鋼鐵的群眾鼓勁兒,皮影戲家當才得以保全。此時,福貴在“煉鋼工地”上唱皮影戲;家珍給“工地”送水,女兒鳳霞也幫著干;兒子有慶活潑可愛,還知道護著啞巴姐姐,一切好象都苦盡甘來了--這也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光。
可噩訊還是來臨了。區長來檢查大煉鋼鐵,學校也不能逃避。在區長倒車時,由于區長本身也過于勞累,不小心撞塌了一堵墻。有慶由于父母晚上加夜班,晚上時睡不好覺,恰好此時正在墻根下打瞌睡。他不幸被倒塌的墻壓死了。區長前往慰問福貴,家珍。此時才知道區長原來是福貴在戰場上的伙伴春生。福貴痛心萬分,指責春生“你開的他媽什么車!”。家珍更是不依不饒:“你欠著我們家一條人命。”此后多年,家珍都不原諒春生:不理會他,也不要他送來的錢物。只是當在“文革”中春生也遭迫害,他的老婆自殺,他自己也消沉得不想偷生時,福貴和家珍才表現了彌足珍貴的寬容。家珍讓春生記著:“你還欠著我們家一條人命,所以你得好好的活著。”
不知不覺間鳳霞長大了,出落成了一個大姑娘。這一天鎮長來提親,將縣城里的一名小伙子介紹給了鳳霞。福貴和家珍看著小伙子,覺得他雖然腿有些瘸,但無大礙,“人也老實”,心里很滿意,就不知道“人家能不能看得上鳳霞”。最后,鳳霞還是和這個小伙子萬二喜(用鎮長的話來講,“響當當的工人階級”)結了婚。婚后兩個人日子過的很幸福。福貴和家珍又對生活充滿了希望。
正當人人都希望他們能過上兩年安穩日子的時候,不幸卻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頭上。由于“文革”期間醫院里的專家都被關進了“牛棚”,由一幫子沒有經驗的小女娃子當護士,醫生,鳳霞在產下一個男嬰后,因大出血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而亡。
饅頭(看到萬二喜以防萬一從“牛棚”里找來的大夫貪婪地啃著為他買來的饅頭的樣子--大夫因暴食太多,胃部痙攣而沒能幫鳳霞渡過生死關--家珍隨口給鳳霞產下的男嬰取下的小名)慢慢地長到了五,六歲的光景。這期間,福貴夫婦每年都給饅頭照張照片,拿到墳上給鳳霞看。同時,不忘了給有慶帶上二十個餃子。每次看到外孫子饅頭,福貴和家珍都抑制不住溫馨,關切的神情。一家人就這么過著日子,就這么活著......
[收起簡介↑]